智能汽车和机器人两大赛道,这家公司都闯进去了。
编辑|马吉英
从市值超190亿港元到不足50亿港元,速腾聚创只用了不到8个月。
2024年1月5日,成立十年的速腾聚创于港股上市,成为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市值超190亿港元。截至9月2日收盘,这一数字已缩水至49.49亿港元。
市值大幅缩水背后,除了大环境影响,速腾聚创也面临汽车行业价格内卷、不同技术路线两重考验。
2024年中期财报显示,2024年1~6月速腾聚创激光雷达销量约为243400台,同比增长415.7%,其中车载激光雷达销量约234500台,同比增长487.7%。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达到7.27亿元,同比增长121.0%,毛利率提升至13.6%。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2024年1~6月激光雷达装机渗透率继续提升,国内激光雷达供应商装机量超58.4万颗。速腾聚创以40.3%市占率位居首位。
但同期,公司仍亏损约2.69亿元,同比收窄65.1%。2023年,速腾聚创经调整净亏损约为人民币4.34亿元。
在技术路线方面,纯视觉和激光雷达二者如何选择,也在行业内有不同观点。特斯拉是坚定的纯视觉方案选择者,但在速腾聚创看来,激光雷达市场还远未触及天花板。
“在汽车领域,我们要不断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这个市场本身就很大,再过几年,一旦L3、L4确定下来,车载激光雷达在国内的需求可能由一颗变成三颗,国内市场就增长三倍,再加上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只有持续保持产品的领先,公司的规模等各方面才会起来。另外,未来泛机器人的需求,会比汽车市场大10~100倍,我们也要想办法去继续培养这些市场。”速腾聚创联合创始人兼CEO邱纯潮说。
为此,速腾聚创选择不断加大投入。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约3.1亿元,同比增长27.2%。
2024年,速腾聚创将目光瞄准机器人领域。速腾聚创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邱纯鑫告诉《中国企业家》,“AI+机器人是未来10年到20年的科技发展的主旋律。”
从0开始找方向
速腾聚创的起源来自于邱纯鑫的博士毕业课题。
2008年,邱纯鑫开始从事户外机器人算法课题研究,经过调研,他发现算法里必须要用到的激光雷达,不但昂贵,不成熟,还必须从海外购置。这是他完成课题要面对的困难,但邱纯鑫从中发现了商机。
2014年博士毕业后,邱纯鑫决定创业,他和导师朱晓蕊、学弟刘乐天一起,创立了速腾聚创,最终将方向定为自主研发激光雷达硬件和感知算法。
团队首先研发的是静态激光扫描仪。东方富海是速腾聚创的唯一天使投资方,据机构合伙人周绍军回忆,当时邱纯鑫和刘乐天两个人带着最早的激光扫描仪设备到东方富海办公室进行展示。项目过投决会时,除了他本人,投委的另外两位成员都持质疑态度:“技术不错,团队也很好,但产品到底用来干什么?”
不过,出于对创始团队能力及技术的看好,在周绍军的坚持下,东方富海还是投资了速腾聚创。在速腾聚创成立一周年当天,邱纯鑫团队收到了第一笔投资款。
那段时间,团队调研发现,静态激光扫描仪从价格上看是一个好生意,但当时在中国真正的市场需求很小。“海外卖得好的公司,一年在中国只售出了7台。”邱纯潮告诉《中国企业家》,“当时产品的购买方大部分是做服务的代理商,给有建模需求的公司或项目出租机器和服务。”
这让速腾聚创陷入一段“拿着锤子找钉子”的尴尬期。
同一时期,自动驾驶技术开始在国内兴起,Velodyne当时的机械式激光雷达产品售价高达7万美元/颗,但由于产能有限,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创始团队意识到自动驾驶的时代即将到来,而激光雷达将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真正投入到激光雷达核心模块的研发。
2016年,团队砍掉了其他业务线,此前市场表现不错的“看房神器”小组也被剥离独立运作,主力专攻激光雷达。
另一家在早期影响速腾聚创产品选择的投资机构是昆仲资本。
2013年,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姚海波就开始关注自动驾驶领域,经过调研发现,激光雷达占据整车成本的60%左右,如果这个技术不进行国产化,自动驾驶无法实现本土化。
海外没有找到估值合适的投资标的,姚海波想到了“国产替代”,这时,他发现了速腾聚创。
2016年6月,速腾聚创完成A+轮融资,昆仲资本是投资方之一。2016年10月,速腾聚创完成了机械式激光雷达产品的开发,并在11月召集媒体完成了公开路测。
2017年1月,姚海波与邱纯鑫参加了当年的CES展会,参观了很多公司及主机厂,并借着一家自动驾驶厂商的摊位,展出了速腾聚创的“样机”,当场受到大量关注,引来很多人来询价。
2017年4月,速腾聚创实现了国内首款16线激光雷达的量产,正式扭转国外企业长期垄断的局面。
一步一挑战
打造出一款能规模化生产的车规级激光雷达,只是团队挑战的第一关。接下来的难点在于,如何把激光雷达的价格“打下来”。
“几万美金的价格一定不是它的最终形态,卖这么贵,肯定打不开市场。”邱纯潮告诉《中国企业家》,他们最终确定了产品的发展方向——体积小、集成化、规模大。
随后,公司内部定了两个发展方向,一是研发芯片化,即把所有器件全部集成做成芯片;二是产品平台化,就是基于一个平台产品,进行平台迭代,不断提高性能、降低成本。
如何实现量产也是核心难题。
由于没有建厂经验,团队最开始想找外面的工厂代工生产。但与相对成熟的手机等行业代工不同,激光雷达是从0到1的全新产业,当生产出的激光雷达产品出了质量问题时,生产线上的人是无法识别的,只有设计者才知道问题在哪。这直接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产量低,而且良率也非常低。
经历过效率极低的代工阶段后,速腾聚创决定自建工厂。但由于他们对工厂管理架构并不熟悉,也没有相应的资源,期间走了不少弯路。
最开始的工厂选址就非常“外行”。对不少产品来说,研发和量产通常不在一个地点进行,比如研发是在实验室,而量产可能在人力成本较低的地方,中间有一个“转厂”的过程。邱纯潮表示,他们当时完全没有转厂的概念,直接把工厂建在办公楼旁边。
等到产品正式开始投入生产时,又出现了新问题:转厂过程中的话语权应该给谁?尤其是良率,交给谁负责?邱纯潮表示,一开始他们准备按照行业“准则”,都交给厂长负责,但“厂长某种意义上跟代工厂一样,他也不懂这些东西”。生产是研发一部分,不仅要在产品设计早期考虑到可生产制造,而且在产线设计、量产等环节,研发也要深度参与,不断优化生产环节、提升生产良率。
“我们走的每一步都很有挑战。”邱纯潮总结。
终于在2021年,全新一代二维MEMS芯片扫描技术的M平台车规级激光雷达在速腾聚创实现量产,交付北美新能源车企Lucid。这也是该技术产品在全球首次实现车规量产。
要想在市场上迅速站稳脚跟,并持续发展,时间节点非常重要,“一定要在相应的时间节点向市场推出相应的产品。”邱纯潮说。
姚海波非常欣赏速腾聚创团队死磕交付KPI的做法,“现在自动驾驶相关厂商,很多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过delay的事情。而从我们2016年投资速腾聚创到现在,不管用什么‘招儿’,他们都会按照自己当时的承诺及时交付,甚至会精准到每个季度、每个月,能交付什么产品。”
2022年9月,小鹏G9上市,这是速腾聚创与小鹏汽车合作的首款车型。目前,速腾聚创M平台激光雷达已应用于小鹏汽车旗下P7i、G6、G9、X9等多款车型。2024年4月29日,速腾聚创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前装量产新定点合作。
截至2024年6月30日,速腾聚创已获得全球22家汽车整车厂及Tier 1的80款车型的量产定点订单。
当汽车厂商普遍卷入价格战时,激光雷达厂商的产品价格也在不断下探。
2024年4月,速腾聚创发布了M平台新一代中长距激光雷达MX,主打性价比市场。邱纯潮告诉《中国企业家》,这款产品在2025年第一季度开始量产,售价200美元以内。
管理者难题
和其他创业公司一样,速腾聚创也曾在业务上出现判断失误。
2023年,小鹏G6上市后,一个月的订单量超过3万,其中其智能驾驶高配“Max版”占比高达70%,但其交付周期一度拖到了12周。对此,何小鹏曾解释:交付速度较慢的主要原因是供应商速腾聚创未准备足够多的激光雷达。
邱纯潮告诉《中国企业家》,“事实上,G6只有Max版本带有自动驾驶功能,装有激光雷达,当时包括小鹏团队在内,预期激光雷达的装配率只有10%~15%。意外的是,第一天大定的客户中90%选择了Max版本,这对整个供应链造成很大冲击。”
邱纯潮表示,从供应链的常规运作看,虽然团队基于对自动驾驶购买率的信心,准备了充足长周期物料,但生产周期短的电子结构件等物料并不会大比例超额准备。
因此,当G6 Max版的订单大量涌入时,包括速腾聚创在内的上游供应商陷入了“供货荒”。在短周期物料最紧缺的一个月里,邱纯潮只能自己找上游供应商一一协商加急生产,“这个过程是蛮难的,但最终我们还是在一个月内就迅速解决了问题”。
不过邱纯潮表示,从大方向上看,速腾聚创用10年的时间完成从初创企业到港股上市公司的蜕变,“起码证明我们在重大战略决策上没有走偏”。及时纠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抓大放小,“始终保持公司在正确的战略方向上聚焦发力”。
周绍军认为,作为理工科出身的创业者,邱纯鑫团队比较务实,更懂得结合产业化的思维推动技术革新。在姚海波看来,速腾聚创这一策略有利于抢占市场先机。
投资人更看好邱纯鑫的一点是,他对于人才的渴求。“在找人这件事上,邱纯鑫是不遗余力的。”姚海波说。邱纯鑫每天要花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的时间去见人。周绍军也透露,“有时候邱纯鑫为了挖人,常常‘三顾茅庐’,他也愿意把股份分给高管和核心骨干。”
2024年3月27日,速腾聚创发布公告,邱纯鑫卸去CEO职位,保留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职位;邱纯潮接任公司CEO。
“我觉得现在的分工,刚好可以发挥各自的强项。”周绍军说。
在他看来,邱纯潮最早做营销,跟客户打交道能力更强,在管理上也有更多的想法;邱纯鑫则更具前瞻性,负责梳理公司5~10年的发展方向,包括技术发展路线等。
邱纯潮认为,未来两到三年,汽车领域的激光雷达市场会有很多爆发点:一是自动驾驶技术从L2到L3甚至发展到L4,单台车装备激光雷达的需求会成倍增加;二是随着激光雷达成本的下降,市场渗透率也会随之提升;三是海外市场将在2026年爆发。“同时,目前已经可以明显看到,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呈现爆发趋势,这也将带来对激光雷达的巨大需求。”邱纯潮说。
在中期财报会当月,速腾聚创正好成立十周年。邱纯潮表示,在发展的第一个十年,公司聚焦于把机器人的“眼睛”做好,激光雷达类产品是速腾聚创跨出的第一步。作为AI驱动的机器人技术公司,下一个十年,公司将持续在AI算法、芯片、硬件三个技术领域保持高压投入。坚持深耕汽车与机器人两大核心主阵地,为市场提供应用于车载和机器人领域的传感器、解决方案等产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